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新电商玩法5天卖出100万斤大蒜 成功探索三方合作最优模式

    信息发布者:阿牛哥
    2018-05-03 16:55:25   转载

    4月29日,新蒜上市不久,在华北地区著名的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,大蒜的批发价已跌至每公斤2.6元,而4月25日,这个价格还是每公斤4.8元,跌了2.2元。跟一年前的4月29日每公斤7.7元的批发价相比,则跌去了5.1元,跌幅高达66.2%。

    终端的批发价格像烧红的烙铁,砸到数百里之外的“蒜乡”河南省中牟县,烫伤了蒜农们日夜悬着的一颗颗心,比蒜地里弥漫着的辣味还让人难受。

    蒋家村蒜农蒋中宝跟妻子虽然还在地里割蒜,对蒜价的担忧已经让他忍不住放慢了动作,“新蒜价格都这么低了,冷库里还有去年的存蒜,蒜价还得跌,可怎么办啊!”

    新电商玩法5天卖出100万斤大蒜 成功探索三方合作最优模式

    ↑收蒜是件辛苦活。今年人工费用大涨,请人收割一亩地蒜,要800元。

    农民的苦恼:田间收购价1元一斤,超市却要卖10元

    蒋中宝种蒜已有30多年,还是没能适应蒜价的大起大落。

    “最好的是非典那年,都说大蒜防病,田头的收购价都是10几块钱一斤,2016年新蒜上市的时候,田头收购价2.5元至3元一斤,去年跌到1.8元到2元一斤,今年只有1块钱。” 蒋中宝算过账,今年人工、肥料价格涨了,收购价至少要2元钱,才能挣得跟去年一样多,现在的收购价亏太多了。

    农民的感觉跟城里的消费者简直天差地别。

    记者在北京四季鲜蔬西罗园店发现,新蒜离开新发地,通过超市、菜贩来到消费者跟前时,价格已经上涨到10元左右一斤。还有城里人喜欢吃的蒜苔,超市卖10多元一斤,可是在田头却是包袱。“你要是早几天来,地里的蒜苔随便你拔,拔一斤我倒找你2毛五!” 蒋中宝半开玩笑地说。

    这样的差别,主要因为传统供应链中的层层加价。大蒜经历农民>>收购贩子>>批发市场>>超市/菜市场>>消费者,足足五六个环节,每层加价30%以上。于是,在地头1元/斤的大蒜,到超市变成了近10元/斤。消费者掏的钱不少,但主要是支付给了漫长的交易链。

    “中牟大白蒜”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,出口量一度达到全国1/3。自2014年以来,国内蒜价呈现上行趋势,中牟农户种蒜积极性持续高涨,国内大蒜种植面积也年年增加。今年,中牟大蒜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50万亩,比2017增加16.72万亩,是2016年种植面积(28.5万亩)的1.75倍。

    生产供给充足,但市场需求却没发生大的变化,因此自2017年新蒜上市后,大蒜价格出现“断崖式”下跌。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,今年4月,国内大蒜批发均价下跌了59.11%。

    中牟县扶贫办主任胡国良介绍,全县还有546家贫困户的2000亩大蒜,每亩产量预计3500斤,算下来接近700万斤。“蒜价再跌下去,农民可能连本钱都收不回,贫困户的日子会更苦。”

    新电商的玩法:每斤只赚几毛钱,5天卖出100万斤大蒜

    为了把滞销的大蒜卖出去,中牟县找到了电商平台拼多多。这家成立2年的电商平台以爆款单品著称,能在短时间内销售出上万件、乃至数百万单品,目前用户超过3亿。

    去年,拼多多就在平台上帮助销售中牟大蒜,5天卖出100万斤,消费者反馈物美价廉。今年4月25日,拼多多上线公益项目“一起拼农货”,中牟大蒜获得了首页第五位的推荐位。

    与拼多多合作的新农人商家“以果感恩”优先包销了546家贫困户的大蒜,以每斤高出市价0.15元的价格收购了这700万斤大蒜,并用5斤9.6元、10斤18.9元的优惠价销售给平台消费者,而且包邮全国。

    虽然为了节省成本,像大蒜这样皮实的产品大都是通过韵达、中国邮政送给消费者,但物流体验还是比较好的。记者下单的第三天,就在北京的家中收到了在拼多多购买的大蒜。由于买得早,还享受到了“以果感恩”给了扶贫补贴的优惠价——10斤13.9元。

    “2000亩的订单,相当于几十个大型超市同时采购。批量采购和运输,能让成本直线下降,比如如果运输2000斤大蒜要一辆车,运输几吨也是一辆车,运费一样,摊下来就低多了。” 以果感恩负责人张银杰算了笔账,“一斤大蒜的成本结构大概是种植成本0.69元、快递成本0.7元、包材成本0.16元,折算后利润约为0.37元/斤。”

    由于拼多多没有佣金、广告、流量费用,收购价和销售价之间所有的差价都归“以果感恩”。 张银杰今年预计能赚200万元,“我们在拼多多上的售价虽然比在其他平台便宜,但薄利多销,700万斤大蒜积少成多,企业不会亏。”

    电商平台+新农人商户+种植户的模式,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一项最优解——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,企业获得了积少成多的可观利润,消费者也几乎能以成本价格,足不出户买到出口级产品。

    中牟大蒜的这种模式,也被更多产地复制。111万单的芒果、83万件的百香果,从云南、广西、河南、海南等产地的田间地头,源源不断发往消费者餐桌。

    新电商玩法5天卖出100万斤大蒜 成功探索三方合作最优模式

    ↑消费者通过拼多多下单后,来自中牟县的大蒜迅速被打包、装箱,进入物流网络,发给全国的消费者。

    更大的目标:大数据指导产地种出“爆款”

    在过去两年中,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几乎跑遍了国内的生鲜产地。

    “国内有1700多个地标品牌,产地有大量的好货,但因为物流交付问题,终端品质难以把关。拼多多的策略很简单,就是深入产业带一线,直接联系商家与消费者,压缩供应链,以最小的成本直达消费者,这让农产品的C2B规模化成为可能。”达达说,当消费者分散的需求,变为规模化采购后,直线降低了流通成本。同时,这种供应链还能实现边下单、边采摘、边发货,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证货品的新鲜。

    他们希望提前介入生产周期,让农产品在种植之初就跟上后端的消费需求,不要再等到上市之际才发现滞销或是缺货。

    当然,在中国这样一个分散种植的农业大国,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有相当难度。

    “产地头疼的问题,依旧是需求信息。“达达举例说,“北京、上海、广州消费者最喜欢什么水果,这个信息产地是不掌握的。大量的生产者还是在随大流,今年什么价高,明年就种什么,结果明年供大于求,就会滞销跌价。”

    在传统流通链路中,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缺乏直接对接,供给信息要层层传递。一旦信息滞后,产地预判错了市场,便会引发连锁反映,出现“猪周期、蒜你狠、向前葱”等周期陷阱。

    农产品是拼多多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商品种类,单店单品轻松几十万单、上百万单的消费数据,给了拼多多建设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的契机。“我们希望将消费信息反向输出给产地,让农户、商家第一手获知消费区域喜好、品类需求等信息,及时按需备货。”达达说,“如果可能的话,还能为种植提供参考。”

    在拼多多上爆红的干果品牌康梦,就是依托消费数据,迅速抓住市场空缺后崛起。康梦在运营过程中发现,拼多多用户对于性价比敏感。于是,他们便联合东北产地,以28.9元/斤的价格,做出一批饱粒小仁的东北松子。个头稍小一点,但果仁依旧饱满,口感也不受影响。

    截至目前,这款爆款的东北松子,已经在拼多多上售出242万件,卖出近7000万元的销量。

    “集中前端消费需求,再告诉产地要什么货,让田间到餐桌的信息无缝流通。”达达说,在将来,这些数据还可以反哺供应链,指导产地农民改善种植结构,“比如告诉产地农民,哪个品类转化率、评价较高,哪个品类还存在市场空白等。”

    利用大数据和电商优势扶贫,不仅是中牟县和其他农产品产品的选择,也是拼多多自身发展的需求。今年,拼多多还将投入100亿的营销资源,在500个产地严格选品,帮助优秀农货建立商业品牌。同时,利用平台规模优势整合资源,为产地提供分拣、物流、包材一体化解决方案。

    “拼多多在未来几年都不会考虑盈利的问题,因此,只要商品符合’便宜有好货’逻辑,拼多多将拼尽一切流量去推。”达达说,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,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供应链,培育出中国自己的佳沛、新奇士。”

    新电商玩法5天卖出100万斤大蒜 成功探索三方合作最优模式

    ↑蒋中宝签过销售合同后,露出了放心的笑容,跟妻子一起抓紧收割大蒜。蒜价暴跌的2018年,他至少不会亏了。

    (责编:王玥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